高薪苦力or低薪休閑?
發布時間:2008-05-22
來自:
---
就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來說,所謂“高薪”者,大概是年收入50-100萬的人群。一般來說,他們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也都有自己的高學歷或高智商的優勢。工作上,他們是企業的老總或IT業CEO之類的,他們的工作雖然忙碌,但風險與壓力也大,他們對自己的團隊負有生死責任。但是,他們行有奔馳、住有洋房、工作有秘書、公關有小姐、年終有獎金、企業有股份……從這些來看,他們又享受著物質的奢華和富足。 而“低薪”在這里應該是指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人群吧。他們夏有降溫費、冬有取暖費,節日里也少不了補助,且年底還有獎金。但另一方面,除了有沉重的家庭負擔外,他們在公司往往要論資排輩,在工作中要看上司的臉色行事,甚至沒有自己的洋房和轎車,對于穿著也不敢講究名牌。他們最普遍的休閑方式不過是逛逛街、走走書店罷了,離那種“休閑”的生活情調還是很遠的。而我們本身其實正是這樣的一群低薪者。但是,在工作中我們身體健康、衣食無憂,并且感到生活不息的奔涌,也是一件快事。所以,為了更好地休閑,我們就要加倍努力地工作。 夏天(電容器公司):我覺得高薪未必苦力,休閑不一定低薪。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離得開還能夠賺錢的工作是事業;而每天必須上班,一旦離開便無法賺錢的工作是職業。我們做的是職業,做職業就有工資多少的問題,F在,越來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工作與成就感和認同感等更加密切地聯系起來,諸多的因素難免會有沖突。似乎在所有因素中,“薪水”被放在第一位,其他因素也因此而發生傾斜。然而,人的心思全被金錢與物質占滿時,就再沒有空間去容納生命中更有意義的東西;即使有,也必有限。社會的進步確實給人充足的物質,但是人們在物質的洪流里容易迷失了自己,忘記了一定的薪水需要一定的心態去面對,每份收獲需要相等的付出的道理。很多人過著表面熱鬧絢麗,骨子里卻很無奈的生活。其實,所有的選擇都是被選擇。比如:有的人用時間來節約金錢,有的人用金錢來節約時間;有的人用健康體魄來賺取金錢,有的人用金錢來買健康;有的人用快樂的心情工作,讓工作給自己快樂,并美其名曰:愛你選擇的,選擇你所愛的!所以,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主持人:瞿金霞 主持人語:在財富與悠閑之間如何選擇,永遠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取決于你對人生的態度。但是,無論狂熱或淡泊,我想大概沒有多少人愿意用終日的忙碌換取高額的報酬,也沒有多少人愿意用長時間的清閑面對一份并不豐厚的傭金。事實上,人們大多希望在維持工作和享受生活之間有更好的平衡,畢竟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生活也不能完全等同于休閑,所以,“新生代”強調的是生活的質量,即運用統籌方法,使自己既能在工作之余享受休閑的樂趣,也能在休閑之中體會工作帶來的滿足感,我想這才是理想的快意人生。 |